布桑加水電站投運發電、華剛礦業二期綠色生產線產出首批陰極銅、鹿鳴礦業生態修復再現新綠色……在國家“雙碳”目標引領下,中鐵資源緊緊圍繞“碳中和”,加快構建綠色管理體系,持續推進采、選、冶全產業鏈低碳科技創新,努力打造綠色礦山“升級版”,唱響低碳主旋“綠”。
源頭減碳 把碳排放降到最低
首臺機組定子成功吊裝,首臺機組有水調試順利開啟,與剛果(金)政府正式簽署《布桑加水電站輸電特許權合同》……前不久,由中鐵資源投資建設的布桑加水電站傳來一個又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世界級特大型銅鈷礦——華剛礦業生產鏈全部使用清潔能源的目標為期不久。
華剛礦業選礦浮選生產線
控制好用電源頭,使用清潔能源是礦山企業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華剛礦業早在起步之初,就把使用清潔能源列入規劃,2016年一期達產后,他們就馬不停蹄,加快與剛果(金)政府溝通協調,推動落實中剛“一攬子”協議,終于在2017年1月正式啟動布桑加水電站建設。坐落在盧阿拉巴河下游的布桑加水電站,是剛果(金)目前最大的在建基礎設施項目,項目總投資6.56億美元,庫區蓄水量13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240兆瓦,水電站四臺機組全部投運發電后,預計多年平均發電量可達13.20億度。
華剛礦業礦區
“預計年底前,布桑加水電站四臺機組可全部投運發電,輸電線路將接入剛果(金)南部電網”。華剛礦業總經理李圣說,“屆時,華剛礦業這個世界級特大型銅鈷礦能源消耗將全部使用清潔能源,我們終于做到了從源頭最大限度的控制碳排放。”
科技賦能 生產鏈上“綠”意濃
科技創新節能降碳,是加強綠色礦山的總抓手。該公司所屬礦山企業生產鏈上全部采用具有節能標識的電氣設備或元器件,盡最大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華剛礦業一期、二期冶煉主要采用濕法工藝,與傳統的火法熔煉等工藝相比,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粉塵和廢氣采用除塵工藝和設備,電積車間硫酸霧收集后進行集中吸收處理,對煙氣余熱開展回收利用。“這幾年華剛礦業焙燒系統風機和泵類全部采用變頻技術,節約電量180萬千瓦時,年度綜合使用效率節省明顯”,華剛礦業副總工程師李宋江說。
華剛礦業尾礦庫
打造現代化礦山,提高資源利用率,是該公司加強低碳科技創新的又一做法。華剛礦業、鹿鳴礦業等重點單位,都投資建設了礦山DCS控制系統,構建了基于信息系統的技術管理平臺和生產管控平臺,將礦山所有的空間和屬性數據進行科學、合理和高效的管理與整合,有效提升對礦產資源綠色開發綜合利用水平。鹿鳴礦業還在礦區添設了4臺噪聲、大氣污染物自動檢測電子顯示屏幕設備裝置,實時檢測礦山生產、生活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信息數據。近年來,該公司依托信息化礦山系統,堅持在增加碳吸收、減少碳排放兩個方面雙向用力,有的放矢開展低碳技術攻關,先后完成《銅鈷礦分級供電改造工程》《尾礦庫水循環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等綠色生產鏈技術改造項目上百項,取得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數十項。
鹿鳴礦業
國家“雙碳”目標提出后,該公司加快精準核算碳足跡步伐,全面采集產業鏈的能耗數據,夯實摸清“碳排放家底”。“我們將利用科技手段,重新構建碳消耗分配體系,加快綠色低碳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攻關。”中鐵資源總經理張瑞剛表示,將聚焦“碳中和”目標,掀起新一輪低碳技術革新熱潮,讓采、選、冶的每一條生產鏈“綠”意更濃。
生態修復 亮出綠色礦山“新顏值”
伊春,是全國有名的森林城市。鹿鳴礦企這個鉬精礦領域中的佼佼者就坐落在小興安嶺之下的伊春市,得天獨厚的綠色森林環境讓他們從一起步就有了固碳釋氧的先天優勢。
鹿鳴礦業
幾年來,該公司以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園區”為目標愿景,按照“開采、邊治理、邊恢復”原則,緊密結合氣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格局,進行“喬—灌—草(農作物)”優化配置,形成了生態攔截帶、生態溝渠、生態型護岸,最大限度的實現了生態修復固碳吸碳目標。走進鹿鳴礦業不僅綠油油,而且美燦燦。他們將綠色礦山建設與促進產業鏈提升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美好型綠色家園作為重要任務,全力打造“綠化、亮化、美化、凈化”的靚麗礦山,先后在生產生活區周邊種植松樹、紫葉李樹等景觀樹2萬余棵,完成生活區、廠區綠化面積2.2萬平方米,定時、定線灑水降塵,強化貨運車輛管理,嚴查超限超載,所有物料運輸車輛必須苫蓋篷布、清洗車身。
鹿鳴礦業
現如今,讓職工開心工作、享受綠色生活已成為一種時尚新常態。“礦區越來越美,道路兩旁不僅種滿了花草樹木,而且是四季常綠、三季有花!”說起礦區顏值,在鹿鳴礦業工作了7年的王曉倩滿臉幸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