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鐵資源鹿鳴礦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將“雙碳”目標納入企業發展全局,妥善處理發展與減排的關系,堅持系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多措并舉,確保如期實現“雙碳”目標。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頂層設計。為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順利推進,鹿鳴礦業建立以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配置專、兼職管理人員負責碳排放、碳達峰管理工作。堅持一崗雙責、崗崗有責,明確各層級碳排放達峰管理職責,做到責任到崗、責任到人,保證碳排放工作精細化、精準化。定期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不斷加強領導小組對鹿鳴礦業碳排放達峰的重大工程、戰略的統籌決策工作,切實推進鹿鳴礦業碳排放達峰工作。
二是強化能源過程管控,錨定源頭減碳。嚴格執行《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規范》等有關規定,持續落實能源計量器具的檢定或校準工作。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構建并運行企業能源管理體系,積極開展能源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修訂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下達能源管控計劃,嚴控水、電、油、煤等各類能源消耗,節能指標不斷降低,從采礦源頭、磨礦作業、浮選作業等環節入手,穩定生產臺效,提升技術參數與指標,有效控制電耗、鋼球、藥劑及輔材消耗。全面推進設備的全員、全過程管理,生產設備維護開創以集中檢修為主、日常維修為輔的新模式,通過集中檢修+應急搶修+預防性維修的系統性、聯動性作用,有效提高檢修效率和質量,提升設備運轉率,降低能耗。以電機、風機、泵、壓縮機、變壓器、鍋爐等設備為重點,摸清其現有的能耗情況,對標國內國際先進標準,依托清潔生產和節能技改等措施,全面提升重點設備的能效,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審查和日常監管,確保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全面落實。
三是提高資源循環利用,嚴控過程降碳。加大對低品位礦綜合回收利用,在資源開發過程中,認真貫徹國家采掘技術政策,堅持貧富、難易、大小兼采兼探,實行“采掘并舉、掘進先行”的原則,嚴格采掘順序,充分利用資源,繼續加大對低品位礦的回采力度,提高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加強伴生元素的綜合回收利用,采用一次粗選、二次掃選、三次精選的銅浮選流程,回收伴生有價銅元素。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采用潔凈化、資源化技術和工藝,建設規范完備的礦區排水系統和水處理設施,進一步提高企業回水利用率。鉬精礦濃縮脫水溢流全部直接返回生產流程使用,尾礦在廠前尾礦濃密機濃縮后,溢流水直接泵送至選礦廠高位回水池用于磨浮生產,尾礦庫回水收集后經回水池、回水泵站輸送到選礦廠高位回水池,作選礦生產補充水,實現選礦廢水零排放。露天采場內設收集池,采坑雨水及滲水由場內排水溝匯流至收集池內,經沉淀處理后,供采場道路灑水和綠化使用。
四是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重視末端固碳。礦山生態修復能夠有效地增強修復后土壤碳儲存和植物固碳能力,對實現碳中和發揮著重要作用,鹿鳴礦業高度重視礦山生態修復,在礦業生產中,嚴格按照批復的《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對采礦工業場地、選礦工業場地等永久建設用地區域和排土場、低品位礦堆場以及尾礦庫臨時占地區域,通過仿自然地貌整形、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格局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育重組等綜合治理措施,修復和恢復受損的生態功能,實現生態系統的正向演變,增強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實現由碳源向碳匯的轉變。
五是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管理水平。加強“雙碳”政策的普及和相關知識的專業培訓,提升全體員工的碳減排意識,提高管理層關于碳排放的管理水平,培養碳排放監測、統計分析、核查、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等技術人才,助力公司“雙碳”目標的實現。同時,鹿鳴礦業逐步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明確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數據報送方式,對燃煤、電力、汽油、柴油、水資源等能源資源消耗情況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消耗進行量化考核,并按月度進行能耗目標分解,每月進行考核。定期檢查和考核各單位碳排放總量及減排達標情況,強化責任落實,形成管理閉環,開展碳排放管理體系研究,不斷完善優化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
鹿鳴礦業持續以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減污降碳、提質增效為目標,詳細對企業歷年碳排放量進行核算與分析,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分解,找準工作切入點,從科技創新、加快完善產業布局、優化用能效率、打造低碳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碳管控等方面入手,系統推進企業綠色低碳發展。